多年來我國在種植水稻方面一直都是通過焚燒處理水稻秸稈,這樣不但污染環境,還浪費了秸稈資源,那么水稻秸稈有哪些用途呢?
水稻秸稈綜合利用技術
1、秸稈返田
近年來,隨著農業科技發展,機械深耕,精準播種和水稻秸稈機械化,一系列適合不同地方特點的配套回收機大大促進了水稻秸稈的機械化返田,制造有機肥:先進的有機肥生產和回收技術得到了推廣,在推廣多年積肥的基礎上,各地利用秸稈回收,開發了大量有機肥生產和推廣技術,集中堆漚秸稈的新技術,技術提高了當前季節磷肥的剩余利用率,還生產了以秸稈為原料的專用肥料。
2、過腹還田
飼養牲畜會使稻草返回田間,秸稈養殖和過腹還田是一種綜合效益較高的生產方式,近年來,秸稈氨化,青貯,微貯飼料和氨化秸稈數量翻了一番,秸稈總飼料用量增加30%左右,甚至出現了生產生產無糧秸稈蛋白飼料的企業,從而延伸了產業鏈。
3、工業原料
隨著新的綜合技術開發,其中有秸稈材料的使用,加工耐水、熱、油硬度適聽各種飯盒,此外已經出現在生產秸稈墻板,不燃燒體板等綠色建材,產品供不應求,栽培食用菌:以水稻秸稈為主要原料,可生產大量食用菌,如草菇、雞腿菇、平菇、鳳尾菇、榆黃菇、雙孢蘑菇,該技術已達到新的配方和管理過程,使出菇達到甚至超過單純用棉籽殼的標準。
4、秸稈腐熟做肥料
在水稻收割后將稻草鍘成10厘米左右的段,均勻撒在田面上,一般情況下,水稻秸稈的用量均為5550千克/公傾,再將秸稈
促腐劑22.5千克/公傾+水375千克/公傾噴散到土壤表面的秸稈上, 再撒施適量化肥,一般每公傾施純氮60~90千克,純磷30千克及適量鉀肥,或施用相應的配方肥料。用機械或牲畜旋耕的方法混于15厘米耕層內。要做好肥水管理工作。插秧后 5~7天開始追肥、耕田、治蟲等大田管理工作。做到淺水勤灌,適時烤田,在分蘗初期及盛期各耕田一次,以便增加土壤通透性,排除稻草腐爛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冷涼地區的水稻秸稈還田過程中,利用秸稈促腐劑可加速秸稈腐爛速度,促進秸稈中營養元素釋放,在秸稈促腐劑內的微生物作用下,秸稈中速效磷大量釋放期提前1個月,速效鉀釋放量增加1倍。
以上介紹了4種水稻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這些在很多人眼中不起眼的秸稈,經過合理利用能發揮出更高的生產價值,所以,農民可以收集水稻秸稈集中售出,獲得額外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