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還田,作為培肥地力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措施,近年來已逐步被農民朋友所接受。
1、秸稈還田量要適宜:秸稈還田量小時,起不到培肥土壤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多數秸稈的還田量在每畝施用200~300千克,還田量 過大時秸桿腐爛慢,造成耕作困難,土壤跑墑加重,嚴重時還能使作物減產;
2、粉碎后還田:也可在收割機后邊帶自動粉碎裝置,邊收獲邊粉碎,或先把秸稈鍘短,或用圓盤耙切碎(粉碎的秸稈易腐爛)。翻 壓時采用畜類或拖拉機犁翻;把秸稈掩埋好,不要漏耕。在采用旋耕粉碎時,應注意配合適當的鎮壓措施,以避免土壤表層過虛, 造成土壤失墑快,影響播種質量和出苗率。
3、加強病蟲害的預防和綜合防治:秸稈還田除上述作用和優點外,也增加了病菌和蟲卵的存活率和還田的概率,所以應配合加強農 田作物病蟲害的預防和綜合防治,降低病蟲危害程度。
4、由于秸稈的碳氮比(C/N)較高,遠遠超過微生物生活和繁殖的適宜C/N比25∶1,因此為防止秸稈分解時微生物與幼苗爭奪氮素 ,并加速秸稈腐解,還田時應配施一定數量的氮肥。據試驗,稻草直接還田需補施氮素1.0%~2.0%,麥秸需補施氮素0.6%~2.0%, 玉米秸需補施氮素1.7%~2.0%。
5、調節合適的碳氮比:適合微生物生活與繁殖的碳氮比為25:1,而秸桿的碳氮比較高,因此還田時應配施一定量的氮肥,以滿足 微生物生長的需要,防止微生物與幼苗爭氮,同時也可加速秸稈腐熟分解。
6、加強后茬作物管理:秸稈還田,其肥效較慢,因此應配合施用速效肥料,以使后茬作物在未利用秸稈肥前就及時得到所需要的養 分,確保后茬作物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