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機肥發酵時有機物由微生物分解,而微生物新陳代謝所需的原料由堆肥材料中的氮源材料提供,新陳代謝所需的能源來自于肥料中的碳源材料。
2、最適合微生物增殖活動的碳氮比為25:1。糞源種類不同,其碳氮比也不同。一般牛糞的碳氮比為20—35,豬糞為 10—15,雞糞為8左右。調節至30—40較適于堆肥化作用,所以堆肥化處理,對牛糞可不必調整,而對豬糞、雞糞應適當調整;調整材料以秸稈、谷殼居多,調整至30—40較適合堆肥化作用。
3、調節含水量
生產堆肥時最重要的是含水量的調節。含水量低于30%以下時,微生物的增殖即被抑制。含水量高于75%以上,則空氣不足,微生物的增殖也被抑制。
粗糙的碳元素材料如稻草、麥草、山野草等含水量以70%—75%為宜,細膩的碳源材料如米糠、稻殼、鋸末等含水量以60%--65%為宜。
注意:在堆肥之前應先將碳源材料充分浸濕,不能一邊堆積一邊澆水。
方法:手緊抓一把物料,指縫見水印但不滴水。落地能散開為宜
4、菌糠配置
材料:
微生物菌劑1千克,紅糖100克,米糠30千克,水10升,
菌液的配制:將微生物菌劑放入30--32℃的溫水里,并延一個方向攪拌10分鐘
菌糠的配制:將30千克米糠放入配制好的菌液,然后用手攪拌。
把菌糠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10—20小時。
5、堆肥堆積發酵
在地面覆蓋約30厘米干燥的碳源材料之后撒一層菌糠,再覆蓋30厘米充分浸濕的碳源材料和畜糞混合物。菌糠和混合物交替撒,直到堆積到高2米,寬度2米為宜。
注意:不能對堆肥進行踩踏,避免受壓影響通氣。
有機肥發酵時需要注意哪些?
1、透氣性:在嚴格的發酵過程中,透氣性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厭氧菌或好氧菌的繁殖。在煙草與茶葉有機肥的田間地頭堆放,可用 堆體中插孔,在堆體中埋入扎好的秸桿捆,底部用竹棍或木棒托起等方法來增加其透氣性;在條垛堆放或發酵槽式發酵中,盡量按要 求添加輔料,一定注意比例是重量比,而不是體積比。
2、有機肥發酵水分控制,一般要求物料水分控制在60~65%左右為宜,水分判斷:手抓一把物料,見水印但不滴水,落地即散為宜。 水少發酵慢,水多通氣差,還會導致“腐敗菌”工作而產生臭味。
建議:可以補水的方法,就是前期水量少加點,后期翻到的時候再添加。
3、有機肥發酵攪拌均勻:不管是田間地頭堆放還是條垛式發酵或是槽式發酵,這一點特別重要,若不能使發酵物料拌勻或不能使專 用菌與發酵物料充分拌勻,就會產生發酵程度不勻,升溫有高有底,除臭效果不理想,直接影響有機肥的質量。
4、有機肥發酵避免雨淋曝曬。
以上介紹的是小規模畜禽糞便有機肥發酵注意事項,農戶可以根據糞源多少,場地大小和對肥料的需求量,合理安排生產。
如何鑒別有機肥發酵是否完成
1、觀察顏色和味道
堆肥腐熟后,外觀顏色為深黑色或黑褐色,質地蓬松,吸水能力強,味道為泥土味至芳香味。而發酵不良、品質不好的堆肥,通常顏色為黃色或黃褐色,且有酸敗臭味、惡心或濃烈的氨氣味。
2、塑料袋氣體檢驗
新鮮堆肥材料含有許多易被分解的有機質,經微生物作用后會產生大量氣體,塑料袋因而膨大如氣球。堆肥材料越接近腐熟則氣體產生的速度越慢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