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堆肥
發酵一般采用的是厭氧堆肥,厭氧堆肥一般是將糞便在野外堆機,采用這種堆肥方式不僅占地面積大,所需時間長而且無 害化程度低,已經漸漸被淘汰。目前一般采用好氧堆肥工藝,這種堆肥方式具有處理量大、占地面積小、處理后無害化程度高、便于清潔、機械化程度高、人工成本低等特點。畜禽糞便的好氧堆肥通常由前處理、一次發酵(主處理或主發酵)、二次發酵(后熟發酵)以及后續加工、貯藏等等工序組成。
堆肥發酵工藝流程
1、堆肥發酵前處理階段
從養殖場里面產出的畜禽糞便中水分含量大(含水量通常在70%~90%),在進行堆肥前必須用固液分離機進行脫水處理,沒有進行脫水處理的糞便會因通氣不良而出現堆肥溫度上升慢、臭氣產生量大,并且搬運攪拌也不方便等。
因此前處理的主要就是進行水分含量、材料通氣性和碳氮比的調節。
同時也可以順便除去那些較大而不適合堆肥的物質如鐵絲、磚瓦、石塊、塑料膜、繩索等雜質,否則會影響以后的攪拌、通氣等過程。
2、堆肥發酵一次發酵階段
畜禽糞便的一次發酵通常在特定的發酵場所(槽,池等)或裝置內進行,在堆肥過程中通過翻堆機的上下翻拋,堆肥內部通入氧氣 ,促進好氧性微生物活動。
由于堆肥原料、空氣和土壤存在著大量的各種微生物,所以后很快就進入發酵階段。首先微生物利用易分解性有機物進行繁殖,產生二氧化碳,同時產生熱量使堆肥升溫。
發酵初期有機物質的分解主要是靠中溫型微生物(30~40度)進行的,隨著溫度的升高,適宜生活在45~65度的高溫菌逐漸取代了中溫型微生物。在此溫度下,各種病原菌、寄生蟲卵、雜草種子等均可被滅殺。
一般由溫度開始上升到溫度開始下降的階段稱為一次發酵階段。為了提高無害化效果,這一階段至少應保持10天以上。一般情況下,該階段牛糞為4~5周、豬糞3~4周、雞糞2~3周左右。
3、堆肥發酵二次發酵階段
將經過一次發酵后的堆肥送到二次發酵場地繼續堆腐,使一次發酵中尚未完全分解的易分解的、較難分解的有機物質繼續分解,并 將其逐漸轉化為比較穩定和腐熟的堆肥。
一般二次發酵的要求不如一次發酵條件嚴格,堆積高度可以在1~2m,只要有防雨、通風措施即可。在堆積過程中每1~2周要進行一次翻堆。
二次發酵的時間長短視畜禽糞便各類和添加水分調節材料性質而定,一般堆肥內部溫度降至40度以下時就表現二次發酵結束,即可以進行堆肥風干和后續加工了,通常,純畜禽糞便堆肥二次發酵需要1個月左右的時間,添加等秸稈類材料時二次發酵在2~3個月左右,而添加木質材料如鋸末、樹皮等情況下二次發酵需要在那6個月以上的時間。
堆肥發酵中注意事項
在堆肥中額外加入微生物,可以加速畜禽糞便及秸稈類物質的快速分解和腐熟,大大提高生產效益。但如果堆肥所需的條件達不到,加再多的微生物也會起不到發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