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養魚先養水”,無論是戶外魚塘養魚還是在家里魚缸養魚,水質的好壞程度直接影響到水產養殖中魚的存活率與生長狀況,因此,在往魚塘內放魚之前,一定要先將魚塘水調理好才行。那么,水產養殖中水質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下。
一、營養鹽及有機質的污染
氮和磷營養鹽的濃度反映了水體污染和富營養化程度,適量的氮和磷營養鹽有助于養殖水體中單胞藻類和一些浮游動物的生長,為水生動物提供適宜的遮光場所和適口的生物餌料,但是不合理的施肥會引起N、P營養鹽在養殖水體或蝦池底部的積累,增加養殖水環境的營養水平,成為水質惡化的根源。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大多數的餌料沒有被利用,同水生動物的糞便一樣成為水質的污染源,這些物質其中一部分被水體溶解或經過微生物的分解和礦化作用產生可溶性營養物質進入養殖水體,進而被浮游植物利用或通過換水排出養殖池。另一部分富集于池底,而富集于池底中的這些污染物,在一定條件下又會重新釋放出來,回歸水體,成為水體污染重要的內源之一。雖然養殖水池中的殘餌、水生動物的排泄物以及生物遺骸等有機廢物可以通過微生物的作用而分解,但由于其輸入速度大于分解速度,所以隨著養殖時間的延長,有機質會在養殖池中不斷積累,病毒病菌迅速的繁殖傳播,成為水生動物疾病的誘因。
二、化學和抗生素類藥物的污染
為了清除敵害生物、防病治病和改良水質,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往往會使用大量的化學和抗生素類藥物,目前在我國市場上銷售的水產類藥物多達500多種。一般而言,在使用消毒劑或抗生素來殺滅研制水體中的病蟲病菌的同時,也會使水體中的浮游生物和有益細菌的生長受到抑制,甚至死亡,造成微生態失衡,而長期重復使用某種藥物,會使部分病原生物產生抗藥性,造成生態環境的退化,外源抗生素的存在會抑制水體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長,削弱養殖水體降解有機碳的能力。使用化學藥物可能會引起重金屬的污染,對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構成威脅。
三、飼料添加劑的污染
隨著水產飼料工業的發展,新型飼料添加劑不斷涌現,其中不乏有一些含有銅、砷等重金屬元素的飼料的添加劑,飼料添加劑包括有防腐劑,防塵劑、抗菌劑、抗氧化劑、抗原蟲藥物,抗生素、激素、維生素、氨基酸等。這些物質因長期使用不當,在動物產品中形成藥物殘留或在養殖環境中產生耐藥菌株,抗生素隨飼料進入消化道以后,最終大多數的抗生素經腎臟的過濾隨尿液排出體外進入環境中,抑制有益菌的生長,使水環境質量降低。
四、水產養殖中水質污染后如何治理
水產養殖中遇到水質污染時,最簡單常用的治理方法就是在被污染水中投放枯草芽孢桿菌,利用枯草芽孢桿菌可以分解有機質的特性,可以解決大多數魚塘水質污染問題。
對于水質污染較嚴重的水產養殖環境,單純使用枯草芽孢桿菌治理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這時就需要使用專業的水體凈化調理劑來治理。水體凈化調理劑是由多種有益微生物菌復合而成,每種生物菌解決污水一方面問題,多種生物菌形成的菌群相互作用,可全面治理水產養殖中水質污染嚴重的問題。
水體凈化調理劑的作用:
1、不受溶氧量的影響,厭氧、好氧條件下均可降解有機化合物,有效降低BOD5。
2、分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B12、葉酸、生物素,生長因子,增加養殖產量。
3、產生輔酶Q10和抗病毒物質,能提高動物的免疫力。
關于“水產養殖中水質污染的原因有哪些”相關內容,歡迎瀏覽本站推薦文章或撥打頁面右側的技術咨詢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