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養(yǎng)殖戶和種植戶的朋友來說,羊糞的處理并不重視,但是小編今天要說的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羊糞的處理問題,要用一種科學的方式,去將羊糞處理好,這樣子不僅能夠高效的利用羊糞,改善環(huán)境的問題,同時也能夠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收入。
羊的糞便與其它動物糞便不同,羊糞是圓形顆粒狀,一般較為干燥,相對較容易做到糞尿分離,這一特性也為糞的收集處理省去了不少麻煩。羊糞尿中含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蟲、某些化學、有金屬和激素等,若不及時科學的處理和利用,不僅會惡化羊場的衛(wèi)生環(huán)境,使羊感染疾病的機率增大,同時任意排放這些糞便也會造成農業(yè)環(huán)境的污染,傳播疾病,從而嚴重危害到人類的將抗。因此我們要及時處理、科學利用羊糞尿,走“可持續(xù)路線”。
總結了幾種羊糞科學利用的方法供了解。
1、修圈保肥:
最常見的方法是以土墊圈,每次清圈后先墊10厘米厚的砂壤土,以后每隔2—3天墊一層,達到能蓋上糞為宜。當圈舍內的糞層到50厘米時,1次全部起出,這樣有利于保持羊圈清潔干燥,又可多積肥。夏天要勤墊勤起,最好用干的砂壤土墊圈。冬季最好用秸桿、雜草墊圈。羊吃剩下的草渣、雜草或秸稈都可墊圈,既可達到保暖、干燥的目的,還能吸收尿液,增加肥水和有機質。草木灰墊圈比秸稈和砂壤土更為優(yōu)越,草木灰的保水作用比秸稈大3倍,不僅吸收氨的能力強,而且其自身也含有相當豐富的有機物,可以提高肥效另外,草木灰還有消毒殺菌的作用。
羊圈也有利于糞肥的保護。羊在臥息時很少排糞尿,一旦由臥息而起立往往就會排糞尿。根據羊的這一習性,每當羊群在圈舍中的休息時間長時,中間可趕起2—3次,羊就會將糞尿排在羊圈中;出牧時先把羊群在圈內哄起停留或者運動一會,待大部分羊排尿后再出牧,這樣可以多積肥。此外,對排在運動場上和過道的羊糞尿要及時清除收集,防止風干流失。合理墊圈
2、
發(fā)酵制沼:沼氣
發(fā)酵技術是實現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改善環(huán)境,保護人類健康,促進生態(tài)農業(yè)建設的有效途徑之一。沼氣發(fā)酵需要營養(yǎng)源,一定水分及適宜的溫度。路娟娟等對羊糞沼氣發(fā)酵產氣潛力進行了試驗研究,最終得出結論,在平均溫度為23.0℃,羊糞料液的TS質量分數為8.65%時,1t干重的羊糞可產生沼氣214.47m3。同時,在此實驗中還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如在發(fā)酵過程中,由于羊糞不易下沉,在發(fā)酵結束時仍有部分羊糞浮于發(fā)酵液上面,使得這些羊糞不能充分地與料液中的微生物及各種酶類接觸,不能被充分降解。如果在投料前,采取一些措施,如將羊糞搗碎等,可促進羊糞的下沉和降解。
羊糞腐熟堆肥:在處理過程中,由于有機物的好氧降解,堆制15—30天后,堆內溫度可達50—70℃,可殺死絕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和雜草種子。而且,腐熟的堆肥屬遲效肥料,對農作物無害。一般來說堆肥的場地要求是水泥地或鋪有塑料膜的地面,也可在水泥槽中。將羊糞堆成長條狀,高不超過2米,寬1.5—3?米,長度視場地大小和糞便多少而定。堆積方法:先比較疏松地堆積一層,待堆溫達60—70℃時,保持3—5天。或待堆溫自然下降后,將糞堆壓實,而后再加一層鮮糞。如此層層堆積至1.5—2米時,用泥漿或塑料膜密封。為保證堆肥質量,含水量超過75%的最好中途翻堆,含水量低于60%的最好潑水。密封2—3個月以后方可啟用。為促進發(fā)酵過程,可在肥料堆中豎插或橫插適當數量的通氣管。
此外,羊糞還有其他一些用途,如在牧區(qū)大部分羊糞都作為了燃料,含水量在30%以下的羊糞,可直接燃燒,但須有專門的燒糞爐;羊糞也可以用來進行生產發(fā)酵熱。方法是將羊糞的水分調整到65%左右,進行通氣堆積發(fā)酵而產熱,溫度可達70℃以上。在堆糞中安放金屬水管,通過水的吸熱作用來回收糞便發(fā)酵產生的熱量。此法可用于畜舍取暖保溫。
目前發(fā)酵制沼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相信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及相關處理技術的逐步成熟,畜禽的糞便會有更大的利用空間,會給人類帶來更多的經濟價值。隨著畜牧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的普及及深入人心,相信生態(tài)養(yǎng)殖也會終成為大的發(fā)展趨勢。